小成本電影大賣座 好萊塢吹起「微型預算」風 - 電影院

By Ina
at 2009-12-22T00:10
at 2009-12-22T00:10
Table of Contents
http://tavis.tw/files/15-1000-11031,c156-1.php
你知道嗎?今年好萊塢最會賺錢的電影,不是改編自熱門小說的《暮光之城》、《哈利波
特》,也不是全球影迷引頸期盼的《變形金剛》續集,而是一部從製作到拍攝費用只花了
15,000美元,卻在北美衝出破億票房的恐怖驚悚片《靈動:鬼影實錄》(Paranormal
Activity)。這部小成本電影不僅打敗許多大製作、大卡司,以驚人的投資報酬率,一躍
成為派拉蒙影業史上最賺錢的電影;現在這種小兵立大功的黑馬模式,更讓好萊塢片商對
投資低成本電影趨之若鶩。
派拉蒙影業日前就宣布成立一個新部門,自2010年開始,每年將提撥1百萬美元額度,專
門投資製作預算低於10萬美金的「微型預算」(micro-budget)電影,預估每年將有10到
20部電影因此受惠。今年六月甫上任的派拉蒙總裁Adam Goodman表示,該計畫所資助的對
象不分影壇新人或是資深導演,最主要是藉此挖掘新聲音、新創意,找到各種能幫助我們
跳脫既定思維的新電影。一般認為,這類超低成本電影甚至是「零預算片」,將成為影壇
新秀大展身手的重要場域。
好萊塢之所以積極投入開發微型預算片,在某種程度上,其實是反映出大環境景氣不佳,
電影投資也走「M型化」趨勢。像《阿凡達》這種耗資逾3億美元的超級大片,能驅動全球
業務成長,有助擴展海外市場、強化周邊效益,電影公司當然不可能放棄。不過在龐大投
資金額之外,好萊塢還得承受DVD銷量下滑、獲利萎縮,以及物價高漲導致各種行銷支出
攀升的壓力,這時候出現像《靈動:鬼影實錄》這種小成本黑馬,正好為片商點了另一盞
獲利明燈。
尤其今年(2009)好萊塢不少賺錢的片子,都不是一般認知那種耗資上億的商業巨片,而
是像喜劇《醉後大丈夫》(The Hangover)、科幻片《第九禁區》(District 9),以及
最近把暮光之城續集拉下北美票房寶座的《攻其不備》(The Blind Side),它們都是投
入適度成本,卻能創造倍數以上獲利的成功案例,這無疑加強了電影公司開發微型預算電
影的信心。
況且YouTube這類自製影片網站的出現,讓觀眾不再排斥手持攝影機導致影像晃動的作品
,也逐漸習慣便宜、低成本的影音製作,只要有好的內容,犧牲某一部分的專業水準似乎
愈來愈被接受。今年日舞影展甚至開闢一個新的專區「Next」,專門介紹花費低於50萬美
元的電影,顯示低成本製作逐漸成為新興趨勢,無論獨立或非獨立電影都一樣。
不過,並非所有派拉蒙資助的微型預算電影都能在院線上映。這個新部門的運作方式其實
更像是電影公司的開發尖兵,負責購買、改編劇本,並將部份佳作拍成電影。所以只有少
數頂尖的作品才有上映機會,其他電影最終可能只有類似「名片」的功能:向大家介紹新
銳導演的才華,並作為未來拍攝計畫的展示範例。儘管如此,這項計畫仍提供新人導演在
缺乏廣告行銷資源挹助下,一個依靠觀眾口耳相傳,爭取影壇出頭天的機會。若能複製《
靈動:鬼影實錄》的成功經驗,就有可能像該片導演Oren Peli、製片Jason Blum一樣,
新片投資金額大幅提升至750萬美元。
對派拉蒙來說,投資低成本電影除了有挖掘新秀的功能,還能在好萊塢爭相推出票房巨片
的同時,增添派拉蒙影片的多元性。此外,片商會先在戲院午夜場放映,藉以測試市場反
應,倘若出現強力的口碑後援,再挾著這股氣勢,逐漸擴散到全國放映,以這種低成本的
放映策略,讓微型預算電影作有效的資源利用。透過這項計畫,觀眾也能期待未來市面上
會有更多另類的電影選擇,對貪圖新鮮的電影消費者來說,未嘗不是一件好消息。
文/陳浩翎
參考資料:
New Paramount division will think small(洛杉磯時報 ?December 10, 2009?)
Paramount Looks for Low-Budget Films(華爾街日報December 10, 2009?)
Paramount to produce more micro-budget films(Variety綜藝週刊 December 10,
2009?)
--
你知道嗎?今年好萊塢最會賺錢的電影,不是改編自熱門小說的《暮光之城》、《哈利波
特》,也不是全球影迷引頸期盼的《變形金剛》續集,而是一部從製作到拍攝費用只花了
15,000美元,卻在北美衝出破億票房的恐怖驚悚片《靈動:鬼影實錄》(Paranormal
Activity)。這部小成本電影不僅打敗許多大製作、大卡司,以驚人的投資報酬率,一躍
成為派拉蒙影業史上最賺錢的電影;現在這種小兵立大功的黑馬模式,更讓好萊塢片商對
投資低成本電影趨之若鶩。
派拉蒙影業日前就宣布成立一個新部門,自2010年開始,每年將提撥1百萬美元額度,專
門投資製作預算低於10萬美金的「微型預算」(micro-budget)電影,預估每年將有10到
20部電影因此受惠。今年六月甫上任的派拉蒙總裁Adam Goodman表示,該計畫所資助的對
象不分影壇新人或是資深導演,最主要是藉此挖掘新聲音、新創意,找到各種能幫助我們
跳脫既定思維的新電影。一般認為,這類超低成本電影甚至是「零預算片」,將成為影壇
新秀大展身手的重要場域。
好萊塢之所以積極投入開發微型預算片,在某種程度上,其實是反映出大環境景氣不佳,
電影投資也走「M型化」趨勢。像《阿凡達》這種耗資逾3億美元的超級大片,能驅動全球
業務成長,有助擴展海外市場、強化周邊效益,電影公司當然不可能放棄。不過在龐大投
資金額之外,好萊塢還得承受DVD銷量下滑、獲利萎縮,以及物價高漲導致各種行銷支出
攀升的壓力,這時候出現像《靈動:鬼影實錄》這種小成本黑馬,正好為片商點了另一盞
獲利明燈。
尤其今年(2009)好萊塢不少賺錢的片子,都不是一般認知那種耗資上億的商業巨片,而
是像喜劇《醉後大丈夫》(The Hangover)、科幻片《第九禁區》(District 9),以及
最近把暮光之城續集拉下北美票房寶座的《攻其不備》(The Blind Side),它們都是投
入適度成本,卻能創造倍數以上獲利的成功案例,這無疑加強了電影公司開發微型預算電
影的信心。
況且YouTube這類自製影片網站的出現,讓觀眾不再排斥手持攝影機導致影像晃動的作品
,也逐漸習慣便宜、低成本的影音製作,只要有好的內容,犧牲某一部分的專業水準似乎
愈來愈被接受。今年日舞影展甚至開闢一個新的專區「Next」,專門介紹花費低於50萬美
元的電影,顯示低成本製作逐漸成為新興趨勢,無論獨立或非獨立電影都一樣。
不過,並非所有派拉蒙資助的微型預算電影都能在院線上映。這個新部門的運作方式其實
更像是電影公司的開發尖兵,負責購買、改編劇本,並將部份佳作拍成電影。所以只有少
數頂尖的作品才有上映機會,其他電影最終可能只有類似「名片」的功能:向大家介紹新
銳導演的才華,並作為未來拍攝計畫的展示範例。儘管如此,這項計畫仍提供新人導演在
缺乏廣告行銷資源挹助下,一個依靠觀眾口耳相傳,爭取影壇出頭天的機會。若能複製《
靈動:鬼影實錄》的成功經驗,就有可能像該片導演Oren Peli、製片Jason Blum一樣,
新片投資金額大幅提升至750萬美元。
對派拉蒙來說,投資低成本電影除了有挖掘新秀的功能,還能在好萊塢爭相推出票房巨片
的同時,增添派拉蒙影片的多元性。此外,片商會先在戲院午夜場放映,藉以測試市場反
應,倘若出現強力的口碑後援,再挾著這股氣勢,逐漸擴散到全國放映,以這種低成本的
放映策略,讓微型預算電影作有效的資源利用。透過這項計畫,觀眾也能期待未來市面上
會有更多另類的電影選擇,對貪圖新鮮的電影消費者來說,未嘗不是一件好消息。
文/陳浩翎
參考資料:
New Paramount division will think small(洛杉磯時報 ?December 10, 2009?)
Paramount Looks for Low-Budget Films(華爾街日報December 10, 2009?)
Paramount to produce more micro-budget films(Variety綜藝週刊 December 10,
2009?)
--
Tags:
電影院
All Comments
Related Posts
長春戲院換手經營 消費者權益不受影響

By Mia
at 2009-12-21T22:36
at 2009-12-21T22:36
台中日新至尊廳位置問題

By Xanthe
at 2009-12-21T22:23
at 2009-12-21T22:23
日新威秀看阿凡達

By Cara
at 2009-12-21T21:58
at 2009-12-21T21:58
西門國賓 阿凡達..一堆黃牛...

By Tracy
at 2009-12-21T21:57
at 2009-12-21T21:57
《蘇乞兒》立體武俠首度現身大銀幕媲美《阿凡達》

By Aaliyah
at 2009-12-21T21:49
at 2009-12-21T21:49